陶藝工坊
陶藝工房107年起由羅志峰老師團隊進駐,成員有林昱老師、邱俊斌老師、楊宜娟老師、羅弘煜老師,各位老師的陶藝專長皆有不同。
身為陶瓷重鎮的苗栗,有著悠久的陶藝歷史文化及豐厚的資源——許多的觀光陶瓷廠與優秀的老陶師。我們期望透過進駐苗栗工藝園區,將上一代傳統的製陶技術與精神傳承到新一代的創新中。而我們的資團隊,每位風格及專長皆獨具一格,更能展現多元風采。在推廣陶藝文化方面,我們不只滿足於簡便的DIY活動,更是以精實且深入的課程規劃,目地是加強苗栗陶的「深度」而非「廣度」,讓有心投入陶瓷產業的年輕職人,真正獲得知識的傳授與實作經驗。大手拉小手,搭起傳承的橋樑。並且與近年崛起的返鄉青年熱潮呼應,以青年的角度,重新詮釋苗栗客家文化與苗栗陶瓷產業的連結。期許未來的苗栗工藝園區陶藝工坊,在我們的經營下,能夠成為青年陶藝職人的指標平台,提供友善的資源與後盾。工坊提供預約陶藝體驗課程及陶藝技藝教學,讓民眾在園區能實際體驗陶藝的樂趣。
詳細體驗課程請洽037-222693轉301。
金工工坊
金工工坊由工藝家施于婕老師進駐,將客家傳統纏花與金工結合,讓傳統文化結合創新技藝,跳脫傳統的思維,並獲得在國內外多項專利及獎項。工坊提供遊客相關DIY體驗課程及金工課程教學,並開設小班制專業培育學員第二專長或創業之技能養成及金工乙、丙級證照課程。
詳細體驗課程請查詢本中心預約導覽系統,連絡電話037-222693轉302。
-

- 民眾體驗金工課程
-

- 金工公辦班成果展
-

- 民眾體驗金工課程
漆藝工坊
漆藝工坊108年起由張李孺老師與張睿峰老師團隊進駐,成員有余欣青老師、沈映彣老師、林彥光老師、賴冠維老師,團隊成員的專長從漆藝、鋦瓷到石材皆有。
過去的臺灣傳統社會民風節儉,「惜物惜福」的觀念普遍,基於對器物的愛惜,破裂損壞的器具捨不得丟棄,「補硘仔」的行業也為此因應而生。鋦瓷是一種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經修補過的瓷器具相當的實用性,器物外壁留下明顯的修補釘釦,但內壁則只有裂紋,這種「修補釘釦」甚至一度成為人們鑑賞的對象。而同樣以愛物惜物的心情作為出發點,日本陶瓷器的修補則使用漆作為媒介,在修補過後的缺口或裂縫上施以金銀箔粉點綴的技法,稱作金繼或是金繕。
漆器出現的歷史最早可回推至河姆度時代,漆器製作上的耗工費時以及使用時須注意的眾多細節使漆器至今依舊常常被歸屬於高單價不易親近的藝術品,其優點是漆作為從漆樹上取下的純天然媒材,環保之餘還兼具實用美與裝飾美,其最大的特質就在於固化後能夠耐熱、抗酸鹼、實用年限長,最重要的就是能夠重複修補,這點與「鋦瓷工藝」表達的惜物即保福的概念不謀而合。
我們希望能將鋦瓷工藝與漆工藝加以結合佐以多樣化的複合媒材教學,融合地方的藝術與人文活動,推動苗栗地區的工藝教育與傳承,期待將札實的技藝推廣給更多的民眾認識,讓現今習慣過度包裝的生活重拾那份愛物惜物的心讓器皿不單單只是能「用」,還能夠更進一步演變成「藝術補」。讓每一樣修補之物在重獲新生之時,更能使之擁有獨一無二的藝術氣息,讓美感教育從生活中做起。
詳細體驗課程請查詢本中心預約導覽系統,連絡電話037-222693轉303。
-

- 鋦瓷老師示範開箔與色漆研磨
-

- 漆藝老師解說脫胎技法
-

- 鋦瓷修復品